泉州文庙-文庙版大家来找茬访古迹,文庙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通常的文庙除了“孔子家庙”、国庙之外,各地最多的还是与“庙学”互通的学庙,除了祭祀之外,与孔庙和国庙相比,多数文庙都有泮池、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等一系列礼制建筑及完整的配享从祀体系。
和常见的中原及北方文庙庄重的明清风格不同,也与川蜀、两湖两广地区文庙(广东多称学宫)几乎与屋顶齐平的45°飞檐不同,泉州府文庙很明显带着福建区域的建筑特征,相对更中间化和舒缓一些。(图四五找了山西、四川、湖南、广东的文庙做对比)。在做法方面,文庙建筑中,传统的燕尾脊、出砖入石P8、红砖红瓦P9、剪瓷雕一个不少,颇为别致。
泉州文庙,第五批国保,始建于唐976年,主体格局形成1137年,格局完整有宋元明清四代建筑,是福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文庙第二进院落的大成门P2,三开间三门联成一体,屋脊做法为闽南民居常用的三川脊。
大成殿P1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九脊,正脊两端雕饰小龙,脊身有琉璃瓦件贴饰的飞禽走兽、花卉草木。殿中以白石柱承托,外廊用浮雕盘龙檐柱8根。
可能因为是官式建筑,文庙的外观,尤其是屋脊,相对民间宗教建筑屋脊上雕刻极尽繁复与奢华,文庙低调朴素了许多。乍看之下,泉州府文庙与同为第五批国保的漳州府文庙P14极为相似,同样的重檐庑殿式结构,正基带有明显的弧度,端头应是飞檐反宇-上翘如飞翼尖,外廊也是同样的浮雕蟠龙柱。
然而走进堂内,立刻能感觉到与漳州府文庙朴素的内里有着巨大的区别。这明显是修缮过的梁架彩绘,花纹繁复、黑白为主,间或有着彩色点缀,但却难得没有让人感觉到丝毫的不适和艳俗。正厅上方悬挂有清代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庆皇帝御书"圣集大成"等一众匾额,光是这些牌匾和彩绘,值得慢慢驻足欣赏。
漳州府文庙大成殿,第五批国保,北宋庆历四年(1044 年)建,政和二年(1112年)移于州左,南宋绍兴九年 (1139年)复故址,明、清及民国屡有修葺。
庙中供奉孔子的大成殿是明代建筑,剩余建筑大部分为近代新修。大成殿建于石台座上,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前一间为廊),重檐歇山顶,屋脊为闽南地区常用的燕尾脊。前檐六根廊柱为浮雕石蟠龙柱,鼓型石柱础。檐柱金柱为花岗石圆柱,覆盆式柱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