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淮南的此刻

  • Keep_5317 2024-06-14 19:57
    寿州古城•靖淮门,寿县人的幸运之门现在的寿县古城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重筑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内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宋代城墙。

    寿县古城有四座城门,即北门靖淮门、南门通淝门、东门宾阳门和西门定湖门,南门和西门都是近年来在原址恢复重建的城门,东门和北门则是完整保留下来的宋代古城门,所以游览寿县古城的时候,一定不能错过东门和北门。

    寿县古城北面不远处就是中国著名的河流淮河,靖淮一名即源于此。从传说中淮南王刘安修道成仙的八公山往南约2公里便是寿县古城的北门。

    和东门宾阳门一样,北门靖淮门也由城门、城楼、闸门、雉堞和瓮城等几部分组成。所不同的是,东门的出口方向朝东,北门的出口方向朝西,据说这种设计是为了防止洪水进入古城。

    靖淮门的悠久历史不但体现在城墙上面的斑驳城砖和长满的蒿草之上,还体现在门洞下面的青石路面上,被磨得光滑的青石路面不但能够映照出人的影子,也映照着这座古城的千年沧桑历史。

    在靖淮门门洞内,有一块刻有汉字的城墙砖,仔细观察,发现上面刻写的是“许都统造”几个字,许都统即南宋嘉定年间建康都统许俊。据《寿州志》记载,南宋嘉定年间,都统许俊重建寿州城,所以这块城墙砖应该是南宋时期的城墙砖,这也证明了靖淮门属于宋代城门。
    城楼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一块刻有“靖淮”二字的牌匾,在瓮城的出口处同样也刻写着“靖淮”二字,据说这都是清代的遗物,明代时寿县古城的北门并不叫靖淮门,而叫清淮门,可以从明嘉靖年间的《寿州志》中找到记载:
    ……门有四,东曰宾阳,西曰定湖,南曰通淝,北曰清淮。各有月城,上有楼……

    明嘉靖年间的《寿州志》应该是最早版本的寿县地方志,后来清代重修的地方志中,清淮门已经变成了靖淮门。很有可能是嘉靖年间为了避讳,将“靖淮”写作“清淮”。

    其实靖淮门还有一个名字。在靖淮门的门额处有一块匾额,上面刻有“圵门”二字。很多字典“圵”的读音是“dàng”,意思是高田或者高地。《宋本玉篇》中记录的“圵”字的读音为“tánɡ”,据说苏北一带的方言称水边高地就叫“tánɡ”。还有人认为,这里的“圵”其实是“北”的异体字,圵门就是北门,因为靖淮门本来就是寿州城的北门。

    这座古朴沧桑、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门已经成为寿县古城历史沧桑的见证者。

    因为它的存在,寿县古城中的百姓在战火和洪水面前都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这座城门也成为了寿县人的幸运之门。

    (文字来源于网络)
    • 18
  • Keep_5317 2024-06-14 16:13
    武王墩墓,能公开看到的文物都在这里了P16,主墓的木椁室布局

    一提到楚国,大家就会想到“荆楚大地”,而武王墩墓为何在“江淮地区”?

    其实,在那个战乱频发的年代,“打不过就跑”是常态,与秦国相爱相杀的楚国就特别喜欢迁都。
    公元前24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黄歇组织了战国史上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却以失败告终。楚国害怕秦国报复,于是把国都迁往寿春,也就是如今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历经800余年,楚国的“余晖”落在了寿春。

    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

    椁室盖板上发现了大量墨书文字,已发现和采集近千字,是典型楚系文字。文字标示盖板的位置与各侧室的功能,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P17)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著名的1933年出土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P18)。

    武王墩墓经历过盗掘。2019年,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破获武王墩古墓被盗掘案,追回被盗掘的珍贵文物7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26件。

    2015年,徐某等找来了“投资人”张某,“技术骨干”夏某,先后两次对武王墩墓进行疯狂盗掘,最终盗得青铜编钟等7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有60余件最终都流向了一个叫刘某园的80后“倒爷”。他先是于2016年从“倒爷”牛某峰处,花700万购买了盗出的古墓文物。之后,又花了80万购买了该古墓里的9个青铜编钟和2个虎形木质漆器底座。
    2021年12月,刘某园因犯倒卖文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十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

    【墓主人究竟是谁?】

    寿春作为楚国最后一座都城,历经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四王。楚哀王即位不久就被杀,末代楚王负刍被秦王俘虏,所以,此二王被依制下葬的可能性较小。楚幽王墓已探明位于今淮南市谢家集区双庙村,排除法只剩下楚幽王的父亲——楚考烈王了。

    楚考烈王曾是秦国的“人质”,是秦王的正牌女婿,后在春申君黄歇的帮助下逃归楚国,继承王位,成为楚国第39任王。

    成语“毛遂自荐”也和楚考烈王有关——毛遂随赵国平原君出使楚国,面见的就是楚考烈王。

    【为什么叫武王墩?】
    武王墩仅仅是一个地名,是流传下来的称呼。有人猜可能是当年的守陵之人称墓主为吾王,久而久之或许变成了武王,也可能是负刍五年,楚国被秦所灭,以“五”字纪念,进而传为“武”。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的猜测,目前尚未有实证。
    • 18
  • Fay_5549 2024-06-13 12:29
  • TANG正 2024-06-11 14:30
    赵国大将廉颇将军之墓地址:中国安徽省淮南市寿县237国道与037乡道交叉口东480米

    营业时间:无

    门票价格:免费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司马迁

    廉颇早在我上小学时就听过有关他负荆请罪的典故,后来再看日本动漫《王者天下》时,动漫制作方将其描绘为一个脸上有刀疤的白发老人。

    公元前283年,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国境内,攻取阳晋(今山东郓城西),一战成名。在同年与蔺相如发生了“负荆请罪”成语历史典故。两人成为了刎颈之交。

    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

    公元前276年赵将楼昌领兵进攻魏国的几邑(今河北大名),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成功将几占领。

    公元前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国的繁阳(今河南内黄西北)。同年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后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领兵的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也离开赵国,投奔魏国,居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在这段时期里发生了那句著名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可惜廉颇最终还是没有受到重用回到赵国。

    公元前243年,廉颇在楚国寿春(今天的安徽寿县)去世,享年84岁。

    历史上关于他的墓有很多说法,除寿县外,在邯郸市北张庄镇西孙庄村、河北石家庄赵县、河北邢台清河县都有他的墓。

    前往时还遇到一个正在从坡上开电动车下来的当地人,询问对方还有多远,他眉头一皱,“墓啊,早没啦。”我改口说是碑后他才说再往上走。石碑是灰底红字“赵大将军廉颇之墓”碑后是一望无际的果园,脑海中回响起明朝杨慎的那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蛋蛋Wang 2024-06-10 22:03
    端午反向旅游之安徽·淮南不止牛肉汤安徽淮南,古称州来、寿春、下蔡,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而淮南的寿县更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虽然它的历史底蕴深厚的,但是游客却很少,和安徽其他名声在外的城市相比算是极其小众冷门,非常适合节假日反向旅游之选。所以不要以为淮南只有牛肉汤啦,它不仅好吃也很好玩,新鲜出炉的端午三天两夜淮南之旅攻略如下?

    路线?
    Day1️⃣:早晨南京出发10点抵达寿县
    ?上午: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免费?9-17点,16点停止入场,需提前微信公众号预约,现场扫预约码进入,参观1-2h,博物馆?免费寄存行李
    一定要去,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里面的春秋战国文物让你大饱眼福,还有金棺材❗

    ?下午:寿县古城citywalk:三眼泉→基督教堂→报恩禅寺→月坝→靖淮门城楼→孔庙(维修中10月份开放?不去)→华东清真大寺
    古城的城墙非常推荐,是全国保存较完好的七大古城墙之一,比平遥古城还早100年

    Day2️⃣:田东农贸市场老闪清真牛肉汤→安徽造纸厂→网云小镇打卡“淮南”网红墙→大通万人坑纪念馆→淮南市博物馆(无需预约现场登记→龙湖公园
    ?万人坑纪念馆必去!周一闭馆时间9-17,16:30停止入馆,馆内禁止?拍照。纪念淮南13000人煤矿罹难工人的地方,亲眼所见万人坑挖掘出的累累白骨真的触目惊心,那种窒息的感觉非常不好受

    ?龙湖公园适合傍晚去,吹风散步看荷花?

    Day3️⃣:九龙岗民国小镇→天目湖
    ?天目湖建议安排到下午3点后去,不会太热也能看见当地人跳水

    ?住:两晚都是住的市区龙湖公园附近。三家网红牛肉汤就在楼下,杨家正在装修,另外两家正常营业

    ?吃:?p17.18淮南牛肉汤满大街都是,真的不要去网红店味道也没有很惊艳。锦源时尚街的谢老板土豆片炸鸡腿强推,第一次吃咸甜辣的酱汁很奇妙;君君冰酒酿必吃!淮南的冰酒酿真的一绝,且免费续杯真的太太太友好了,我都先免费喝一杯,喝完再来一杯带走
    淮南真的非常适合江浙沪周边游,不必等到小长假周末两天也足够玩耍????
    • 18
  •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