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寻隆回魏源故居寒窗十载始离庐,国势衰微难愤抒。
辞隐潜心编著述,拨迷开眼绘邦图。
长忧日本即革变,却恨中华未醒苏。
甲午沉沙犹振聩,满清才重魏源书。
新韵:十四姑,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在邵阳市隆回县的偏远乡间保留着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故居,他的祖辈世代生活于此。魏源在这里出生、成长,直到二十多岁离开了家乡,移居到了江苏,他是继周敦颐、张栻、王夫之后,湖湘另一位重要的思想人物。不同于前三位的是,魏源所处的时代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他以犀利的眼光、深远的卓识提出了一系列对近代东亚地区影响深远的方案和见解。他也曾报着经世济民的理想寒窗苦读,盼望着有朝一日考取功名,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可惜科举不第、仕途坎坷。魏源处于的道光年间,康乾盛世早已成为历史,国势衰微难以诉诸于笔墨。清朝的内忧外患日益凸显,魏源也曾亲自参与抗英斗争,目睹清廷的腐败软弱、庸碌误国,遂愤而辞隐,著述立说,将自己的思想发之于笔墨、记之于纸张。后虽进士及第,未以天朝上国自居,仍潜心编撰西方的历史、地理,企图启发民智,唤醒沉睡的国人,魏源由此成为了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封建时期的士大夫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制度文化视为奇淫技巧,而魏源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了一系列改g的思想,可惜均未引起清廷的重视。虽然曾国藩、左宗棠等受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影响而兴办洋务,却只停留在表层的技术。当《海国图志》传入日本,迅速引起了巨大反响,其中许多思想主张被日本采纳,展开了近代化变革,日文的序言中有:“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用,反为他邦。吾不独为默深悲,抑且为清主悲也夫!”而满清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梦中,拖着缓慢沉重的步伐,一点点被列强蚕食、宰割。直到甲午的战败使四万万人振聋发聩,天朝的幻梦被彻底击碎,满清才想起了魏源的《海国图志》,而这时魏源已经逝世了近四十年,《海国图志》也出版了四十五年,满清错过了四十余年的最佳变g时间。以上为我写这首七律所做的一些史论,熟知这些之后这首七律就好读懂了。我想尝试成为一名咏史诗人,将对历史的思考、见解容纳在诗中,这促使我必须更加勤读史书,有一些自己的思考,还要将思考写成严格的格律诗,这还是挺有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