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石岩磊 2021-08-28 06:55
    文游天下(121)周恩来故里景区文游天下(121)
    周恩来故里景区
    文/石岩磊
    明朝初年,庆阳公主的丈夫黄琛任淮安卫指挥使,住在城里的望仙巷里,地名便随之改为了驸马巷,520年后,这里诞生了一位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他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是写《爱莲说》的北宋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的后人,其祖上世居浙江绍兴,他的曾祖父于清道光年间举家搬到了淮安驸马巷,其祖父曾做过几个月的知县,也算是官宦之家。周恩来的父亲虽是读书人,但他朴实厚道不善钻营,常年在外靠教书、当师爷谋生,幼小的周恩来只得和母亲相依为命。
    按照周家规定,男孩“五岁入家塾,习颜体”,周恩来从小便进私塾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蒙学读物,然而他聪颖过人,很快就将这些课本背得滚瓜烂熟,开始涉猎其它古籍。周恩来10岁时,即能评述古代诸子百家,令大人们无不交口称赞。周恩来的表舅龚荫荪特别欣赏这个晚辈,就让他读严复的《天演论》、邹容的《革命军》及《中华时报》等进步书报,为其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了启蒙的种子。
    周恩来的母亲万冬儿性格开朗、做事果断,在人情往来方面考虑得面面俱到,所以家族内部出现矛盾纠纷时,经常请她来调解决断,这给幼小的周恩来处理人际关系带来了深远影响。可万冬儿在1907年撇下幼子撒手人寰,周恩来对母亲始终怀有深深的眷恋,几十年之后,他说道:“三十八年了,我都没有回过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令周恩来感到自责的还有对父亲的亏欠。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堂伯去东北继续学业,在那里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呐喊,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可他的父亲并没有因为儿子的声名显赫而飞黄腾达,始终只是个小职员。1942年父亲去世时,周恩来正好做手术,未能送老人最后一程。但他始终怀揣着一张父亲的照片,背面写着“爹爹遗像”。
    现在,淮安城里已修建起周恩来故里景区,包括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驸马巷、河下古镇等景点。人们在领略这里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对一代伟人会有更深的了解,可探寻他独特人格魅力形成的原始因子,也能触碰到其最柔弱的亲情之弦。名人辈出的驸马巷、人杰地灵的河下古镇以及“运河之都”淮安,都值得您深度游。
    2021.8.28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