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建水的此刻

  • XIANG哥 05-05 17:29
    云南建水的这座"小天安门",必须分享给你!建水古城的东门城楼——朝阳楼,雄踞在古城的东边,如今这里是建水县城的中心。
    .
    朝阳楼原名迎晖门,当地人也习惯称它为“东门楼”。
    这座城楼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它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建筑风格与北京天安门的如出一辙,却比天安门还要早建二十八年。
    时至如今,朝阳楼既是建水的地标建筑之一,也是古城六百余载沧桑变迁的见证。
    .
    明末清初,李定国攻占临安,西、南、北三座城楼均毁于战火,唯独这座迎晖门,也就是朝阳楼保存了下来。
    在这之后,朝阳楼又经历了1799年宝秀、1833年嵩明、1887年石屏和1970年通海四次大地震的考验。
    .
    特别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的石屏大地震,据《建水县志》载:“每震时地如雷鸣,人民簸荡如载覆舟,见东门城楼倾侧复起数次。”
    ——当时建水的房子倒塌无数,朝阳楼却安然无恙地挺过来了,至今完好如初,堪称“滇府第一楼”。
    .
    朝阳楼的正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涂晫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为清代“云南四大榜书”中唯一存世的作品。
    反面悬挂有“飞霞流云”巨匾,为清光绪年间的威宁知县、建水人王垂书拓唐代大书法家“草圣”张旭的作品。
    .
    进入朝阳楼需要购买门票,除了可以登楼凭窗俯瞰临安路的人间百态外,在它的二、三楼有一个关于建水历史的照片展,展出了许多拍摄于一百年多年前的老照片。
    这些照片的拍摄者,是一个叫奥古斯特·费朗索瓦的法国人,他在1899至1904年间担任法国驻滇总领事,这位外交官在中国有着一个颇为儒雅的中文名字——方苏雅。
    .
    在当时,方苏雅带着考察滇越铁路线路的任务,多次往返云南和越南各地,留下了大量影像资料。
    也多亏了这些珍贵的照片,那个年代的滇南风土人情才得以还原在大家面前。
  • XIANG哥 06-22 21:36
    遍地古迹的建水,还有一座玉皇阁与崇文塔从建水朝阳楼往南,有一条叫桂林街的小巷子,再往里走大概二百米,就来到了另一座历史古迹:始建明万历年间的玉皇阁。
    .
    玉皇阁因殿内供奉玉皇大帝而得名,为明万历年间工部尚书、建水人包见捷倡导修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李定国攻陷临安府,玉皇阁亦在战火之中焚毁,直到南明永历九年(1655)才得以重建。
    实际上,玉皇阁现存建筑大多重修于清雍正年间,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牌坊、前殿、中殿、后殿——在中殿与后殿之间,还有一座崇文塔。.
    玉皇阁的前殿又名凌宵殿,是建筑群中最为宏大的一座殿宇,也是建水诸多古建筑中,唯一的“移柱法”抬梁式木构架建筑。
    中殿的外檐四周有二十根檐柱,形成了一个回廊,檐角形如飞鸟展翅,营造出一种壮观又不失活泼的气势。
    .
    在玉皇阁的中殿与后殿之间,还矗立着一座崇文塔,它的历史甚至比玉皇阁还久远。
    .
    这座塔始建于元代,原名“白塔”,也称“白马寺”塔,正是当年白马寺的镇寺之塔。
    在建水的历史上,有“七寺八庙”之说,其中白马寺就是其中之一。后来白马寺倒塌,白塔也随之并入了一墙之隔的玉皇阁,并改名崇文塔。
    .
    据记载,清嘉庆四年(1799)崇文塔为暴雨毁损,如今我们看到的塔身是清道光十一年(1831)重建的,高二十米,为十七级密檐式砖砌实心佛塔。
    崇文塔的塔基有五级,塔身为砖彻,由下而上逐级收分,每级四面各有一个小龛,内置佛像一尊。塔顶则是由四块石板镶砌,装饰有琉璃宝顶,整座塔看起来很有厚重的历史沉淀感。
    .
    在2019年,玉皇阁及其附属的崇文塔,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一个免费的景点。
  •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