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聊城的此刻

  • 牛油果大光圈 2022-03-13 12:38
    聊城『山陕会馆』清代商业繁荣的缩影与见证在这里
    留住时光的雕刻⌛️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处清代中式古建筑🏯
    身处其中…
    一起见证历史繁荣的沧桑变化
    ▫️
    📝名称:聊城山陕会馆
    📍位置:聊城东昌府区双街55号
    🎫门票:30元
    🅿️停车:会馆门口道路两侧均可停车
    🈺️游览时间:1小时
    📷拍摄建议:
    ✔️古代建筑拍摄多以对称唯美,可居中构图
    ✔️可仰拍,古建筑与蓝天相得益彰
    ✔️拍摄时可用柱子等物体作为前景,增加层次
    ✔️注意观察光影的明暗对比
    ▫️
    聊城山陕会馆,俗称关帝庙🏯
    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
    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
    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
    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
    此会馆为聊城“八大会馆”之首🔝
    也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会馆。
    .
    在中国现存的会馆中,
    聊城山陕会馆其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国内罕见。
    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
    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
    馆内现存有历年重修大小碑刻十九幢,
    石雕方檐柱三十根,
    浮雕、透雕的精密木质额枋四十二方,
    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等十二座,
    照壁、折壁人物、花鸟、山水等石刻画十二幅。
    上百个柱础上刻有花草、鸟兽等装饰,
    尤其是木柱、石柱、匾额上所刻楹联、文字,
    正楷行书兼备,它的石雕、木雕、砖雕,
    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
    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
    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
    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
    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
  • 最笨旅行_3023 2021-06-06 13:45
    山陕会馆:中国第一额枋,聊城人的骄傲当我怀着严肃的心情站在山陕会馆面前,抬头仰望那座存在了两百多年的庄园时,身边经过的游客将“馆”说成了“所”。
    瞬间出戏。
    /
    对于看惯了中国古建筑的我来说,会馆中大部分建筑仅尚可一观。然而,大殿那一根额枋,却是别处所无法识见的。不仔细观察,你很难发现,这正殿三间的面阔之上,居然横托着一整根雕琢精细、镂雕繁复的桃木!这根长约十米的额枋,代表了古代木雕工艺的最高水平。
    与正反两面通透的透雕不同,这根镂雕是四面环绕雕刻的,工艺更加繁琐。甚至当你站在其下仰望,也能清晰辨认出下方一整排颇为“丑萌”的瑞兽。额枋正面,由立柱隔开为三个部分,从左向右依次雕刻“二十四孝”、“八仙图”和“福禄寿三星”。其中,以正中八仙图为最易分辨,铁拐李的拐棍、曹国舅的官帽、何仙姑的竹筐等物件,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清晰可辨。
    据说,这一根木头自架上立柱之日起,便从未损坏和修复过,穿越近三百年保留至今,可谓岁月留给人们的礼物。
    /
    为何山西人和陕西人要建立这样一间会馆,并且把会馆建成了关帝庙呢?
    所谓会馆,自然是带有商业性质的。说白了,这是秦商和晋商在他乡异地“抱团取暖”、“祭神明而联桑梓”的凭借。关羽,这个生于山西、改姓于陕西的武财神,自然是能够给予他们“认同”和“护佑”的不二之选,也代表了商人之信义。在那个年代,一个简简单单的“义”字,对商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信仰、娱乐、住宿等必备功能,塑造了山陕会馆的主体建筑。带有甬道的戏台背向关帝殿,钟鼓楼端坐两旁,构成了山陕会馆五脏俱全的建筑群落。
    这信义二字,在会馆中的碑刻上也有体现。会馆建造的资金来源与去处,均被详细记载。这座建造了整整66年的建筑群,每一分钱的流向均记录得明明白白,清晰透明。
    - -
    📖导游不会告诉你的一些细节
    🌟通常钟鼓楼均是西鼓东钟,怎么这里是南鼓北钟呢?
    原因在于,晨钟暮鼓中的钟地位更高,而东尊西卑,钟楼自然坐东。对于坐西朝东的山陕会馆,钟鼓楼需要南北放置,而北尊南卑(天子在北),自然钟楼在北边了。
    🌟石狮子脚下的金刚座四周,雕刻的是什么?
    佛、道教之中的一些法器混用,说明了这座会馆的兼容并包。
    🌟那些雕刻繁复的建筑部件都叫什么?
    额枋、牛腿、雀替、柱础、椽头、垂花柱是主要的雕刻部件,不好描述,感兴趣的可以具体搜索一下。
    - -
    📍聊城市东昌湖东岸
    💰门票价格30元
  •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