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晏园|云景涵虚,如坐天上河督行馆,甲于江淮|
清晏园是我国治水和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衙署园林,有“江淮第一园”之称。
康熙十七年(1678年),河道总督靳辅驻节在里运河畔的清江浦:“凿池种树,以为行馆”。
由于淮安清江地处黄、淮、运交汇及地上悬湖洪泽湖畔,为便于治理水患,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正式在清江浦设立江南河道总督,主要负责江苏河道的疏浚及堤防。后来历任河督驻此,都对署衙后的淮园进行过扩建和经营。乾隆十五年(1750年),河道总督高斌在淮园中水池的北面建荷芳书院,并请书法家蒋衡书题匾。嘉庆五年(1800年),被改名为“澹园”;嘉庆十二年(1807年),此园又被改为清晏园,取“河清海晏、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之意。
后经多次整修,园林布局逐渐完善。后又数次易名,如叶挺公园、城南公园。1991年,公园复名清晏园。
河道总督署是清代全国最高的治水机构,是国家在京城以外专设的治河决策、指挥和管理机构,管辖着黄、淮、运河。从1678年始,清代常驻清江浦的河道总督有72任,共58位,历时183年;咸丰六年(1856年),漕运总督府由山阳县移驻清江浦,自此淮安府衰落,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裁河道总督,由漕运总督兼理河务,迁驻清晏园,历时43年。
如今的清晏园在辉煌数百年后亦归于平静,成为了市民公园,独处老城之中,享受一方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