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茶第一家,一元初始,万里茶香》
从大栅栏的1796小吃城出来后,往西就是北京张一元总店了。
今天就简单聊聊北京张一元茶叶店。
这张一元茶叶店虽然也算是百年老店,但是其实和当年老北京其它茶叶店比起来就差着辈分儿呢。
当年老北京茶叶店,茶叶铺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数都是由安徽人经营,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安徽歙县的人,北京茶叶生意基本上被安徽人所垄断,其它省份的人你想插手茶叶生意极难,就算想做茶叶生意也得从安徽人手里进货才行。
而张一元的创始人就是安徽歙县的人士,名字叫张文卿,搞不好八百年前还和我是一家人,呵呵。
张文卿家境贫寒,少年时就来北京打工当北漂,少年时的张文卿来到北京崇文门外磁器口一茶叶店当学徒,三年学满后因为业务能力出众,出徒后的张文卿被掌柜的留下继续当茶叶店伙计,还让管理账目。
就这样,张文卿几年后略有一些积蓄,同时对茶叶的拼配,经销茶叶的渠道,招待顾客都有了心得。
张文卿不愿意一辈子当打工仔,于是几年后张文卿辞柜不干了,自己在崇文区榄杆市住下,然后找来铺板,板凳,茶叶罐,茶碗,茶壶一些必要的物品后,就在崇文区的花市大街摆了一个茶摊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传奇。
张文卿因为本身是安徽歙县人,从小就和茶叶打交道,加之在茶叶铺学徒打工多年,所以对茶叶行当可以说是门清儿。
他采取物美价廉薄利多销的思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同时他还在摊位上装备一壶沏好的茶叶,你买茶之前可以尝尝看,觉得好再买,即便尝完不买也照样客客气气笑脸相迎。
就这样,张文卿的茶摊越来越红火,生意极好。
几年后的1900年,张文卿东拼西凑加上几年来的积蓄在,在花市大街终于盘下了一间铺面房,一下子小小的茶摊变成了茶叶铺,可谓是鸟枪换炮。
张文卿给这个茶叶铺起名字叫“张玉元”,对不是大家熟悉的“张一元”。
张字自然而然指店铺老板张文卿。
玉字则是取“玉茗”之简称,玉茗本在古代是指名贵的白色山茶花,不过在茶神陆羽所著的《茶经》里则指代茶叶。
而元字有第一的含义,比如说元旦,元年。
于是这三个字“张玉元”合起来解释就是“张文卿开办的茶叶店的天花板南波万”,呵呵,还真让他一语成箴,后来的张一元茶叶店还真成了茶叶店里的南波万天花板。
也是在这年,张文卿茶叶铺迎来了第一次劫难,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烧杀J淫无恶不作,张文卿的茶叶铺也没幸免于难,不过张文卿铺里的茶叶侵略者不感兴趣,于是踢翻了几个茶叶罐子,茶叶撒了一地也就走了,所以张文卿损失并不大。
张文卿的茶叶店位置不错,周边有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进城的周边农村的村民,还有花市大集开办的热闹与繁华。
所以张文卿抓住周边顾客主要是北京周边农民,以及崇文区周边的小市民小手工业者这一特点,精准定位客户群体,以经营中低档茶叶为主,主打一个经济实惠,所以非常受这些顾客欢迎,买卖是越来越红火。
但是此时的张文卿并没有满足安于现状,他有一个野心,那就是要把茶叶铺开到北京的商业中心前门地区,最后要在北京最繁华的大栅栏开店。
当年的北京大栅栏就相当于美国的曼哈顿华尔街。
不管你在全国有多少铺面,买卖做的多大,但是你在大栅栏没有买卖,没有铺面也不过尔尔。
可以说是在大栅栏开店是一个买卖实力和档次的象征。
不过一口吃不了个胖子,直到八年后的1908年,张文卿才在大栅栏西边的观音寺街盘下了一间铺面,开了他第二家茶叶店,这时候正式起名“张一元”,寓意着“一元初始,万象更新”。
熟悉北京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观音寺街往西没多远就是北京最著名的“红灯区——八大胡同”。
与当年。在崇文区花市大街服务面向平民百姓不一样,八大胡同里那些“高档娱乐场所”需求的茶叶都是高档货,而且需求量极大。
张文卿有手腕有魄力,他慢慢的收买拉拢结交这些“高档娱乐场所”的管事与领班,慢慢的把这一块大蛋糕收入囊中。
利润增加,本钱雄厚之后,张文卿终于得偿所愿,在1912年也就是民国元年,张文卿在大栅栏中段路南盘下了一间铺面,于是“张一元文记”茶叶店正式开业,也就是这一年张一元大栅栏店的开业一般来说被认为是张一元正式创办的日子。
从一名安徽农村来京北漂的穷小子,二十多年的时间白手起家成为北京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张文卿的创业经历绝对可以拍成一部电影了。
好吧,快两千字了,就聊到这里吧,以后再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