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历史|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
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难于蜀中,曾将此作为行宫。
中和三年 (公元883年) ,诏改为青羊宫。
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宋代又复名为“青羊宫”,直至今日。
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毁于兵灾。
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陆续重建,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
主要建筑有山门、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唐王殿。
青羊宫第一重殿宇是灵祖殿,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高约20米。
墙顶盖琉璃瓦,边上是花瓣为白色,中心为红色的琉璃荷花。
右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各一尊,明代正德十二年冬立的皇恩九龙碑一座。
青羊宫的第二重大殿混元殿,重建于光绪年间,26根石柱和2根木柱上有精美镂空雕刻,图案有鹿、凤凰望月、双狮戏球等,生动灵活。
八卦亭位于三清殿与混元殿之间,亭的石基分为三层,依次为方形、八角形和圆形,以契合于道教天圆地方、阴阳相生、八卦相合义理。
三清殿之后是青羊宫现存的唯一明代原始建筑——斗姥殿,为全木建筑。
青羊宫建筑群最后一组重要建筑是后苑三台,左为“降生台”,右为“说法台”,中为紫金台(又叫“唐王殿”,内塑李渊夫妇和李世民像)。
青羊宫内最宝贵的文物是一部《道藏辑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为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 。
开春的时候青羊宫红梅盛开,从青羊宫沿着浣花溪一路盛开,一如当年陆游的那首诗: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在我心目中,在青羊宫的后面喝着盖碗茶,磕着瓜子,吃着点心,晒着太阳,才是成都的悠闲生活,偷得浮生半日闲。